方正集團北大醫療魯中醫院應用5G助推卒中救治成功入列“國家隊”
(本文轉載自《齊魯晚報》)
5月14日,國家互聯網診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信息化與遠程醫療”的主題論壇,在中國腦卒中大會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順利召開。北大醫療魯中醫院被確定為“基于5G的移動卒中救治體系建設與應用試點工程”的加盟單位,顧國明院長被授予“國家互聯網+移動卒中救治聯盟”的副主任委員。這就標志著魯中醫院在急性腦卒中救治方面,在取得“國家高級卒中中心”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突破,加入了急性腦卒中救治的國家隊行列。
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總體腦卒中的終生發病風險為39.9%,位居全球首位。中國現有腦卒中病人約1300萬,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有高達190多萬人死于卒中,已經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以及第五代移動通信等全新技術在中國各個領域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移動卒中單元?(ISU)開啟了腦卒中救治新模式:即以救護車為載體,裝配小型移動CT、及其他相關檢驗監測設備、5G信息化支持系統,將腦血管病患者的CT診斷、溶栓治療、監測融為一體,將部分關鍵診療步驟提前至院前階段,從而贏得腦損害救治的“黃金時間”,改善患者的預后。對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時間就是大腦”,黃金1小時內接受靜脈溶栓治療較2-3小時提高了87%的良好預后率;降低了2倍的重殘及死亡率,因此越早開通病變血管,對患者的良好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移動卒中單元這一新型腦卒中救治模式有望成為“縮短發病--治療時間”的重要手段。
該技術項目由北京宣武醫院“互聯網醫療診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導。將現有以醫院為中心的急性腦卒中救治模式,創新發展為院前院內相結合的急性腦卒中診療新模式,通過在移動卒中單元及配備了相應設備的救護車上就可已完成溶栓等關鍵治療,從而大大改善患者的預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了解到,北大醫療魯中醫院移動卒中單元將在近日建設完成。
未來,國家互聯網+移動卒中救治聯盟將依托互聯網醫療診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的核心技術,聯合移動卒中救治領域相關醫療、技術優勢資源,通過學術聯合及創新技術體系建設,開展面向移動卒中救治的信息化與醫療深度融合創新應用,打造示范基地,建立對于移動卒中單元腦卒中急救臨床活動全局實時質控體系,全面提升急救醫療質量和急救溶栓率,提高全國區域性卒中中心的救治能力,助力健康中國戰略。